岳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岳阳市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
日期:2014-03-27 来源:教科院系统 关注:2371

 

 

 

 

岳市教通201439

岳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岳阳市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教文局、南湖风景区教育局、屈原管理区教体局,市直各教育单位(学校),相关民办学校:

现将《岳阳市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推进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岳阳市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推进工作方案

 

 

岳阳市教育局   

2014218 

 

 

附件

岳阳市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推进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岳阳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精神,积极推动我市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应用,全面深入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我市教育信息化网络环境和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以优质高效的网络教学活动为载体,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为重点,加强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应用和推进策略的研究,建立完善应用评价与激励机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模式和研训模式的转型,显著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

二、组织机构

成立岳阳市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推进工作小组。

  长:刘志高

副组长:葛天普、曹金钟、李云龙、陈映军

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市教科院,主任:彭智友,成员:费建华、范练娥、彭晓波、周良、袁建林、肖学建、张  芳、  丽。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

1.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转变观念,研究再造基于信息技术的工作流程,建立完善工作开展、资源建设、空间建设、教学教研活动组织等的相关制度,形成教学应用工作的长效机制。

2.推动空间教学应用。开展基于教师学习空间和教育云平台的集体备课、学科研训、网络研讨、教学竞赛等各类型的教学活动。

3.构建三种课堂有效模式。研究制定“专递课堂”、“名师讲堂”、“网络课堂”教学方案,探索以教育信息化手段破解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式方法,总结提炼形成可资借鉴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着力推广、深化应用。

4.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应用的相关培训,建立以项目、学科、学校为单位的教师研修团队,经常性的开展网络训活动。

四、工作重点

立足国家、省资源中心和岳阳教育云平台,加快推进市、县、校三级应用:

1.加速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督促和指导各地各学校探索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的有效机制,深入研究和挖掘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模式,将空间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支持师、师生、生生、家校间学习互动与交流,探索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新模式。

2.探究多种教学应用模式,推进试点示范建设。

1)打造一批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先进示范校。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优质资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全面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教学空间人人通”,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学校管理、教学、办公等学校日常工作的各方面创造性的利用信息技术,形成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与模式。

2)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试点。以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学校和学科名师团队为主,建立“名师讲堂”、“网络课堂”、“专递课堂”。选择某个学科或部分班级为切入点,探索以网络环境和数字资源为支撑的教学新方法、新途径、新模式,促进学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整体革新,引领全市学科教学信息化。

3)教学点数字资源有效应用试点。以配备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教学点、中心校为主,着重数字资源教学应用模式和区域应用机制创新,探索利用数字资源开设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新方法、新思路,总结出成功的教学应用模式,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通过区域应用机制创新扩大数字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解决农村边远薄弱学校教学难题,促进优质资源惠及中心校范围内同类学校。

4)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整校自主快速提升试点。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达标为基本任务,努力营造信息化氛围,积极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和网络资源,制定可行性方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革新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确保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

3.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全市教师继续教育整体规划,制定市级培训计划,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完成全市三分之一教师培训任务,通过国家、省级骨干培训,市级全员培训,和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全面提升广大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积极推进教师研训模式创新,组织教师培训项目基地学校开发网络培训课程,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科和专题网络研修,制定考核评价方案和研修后的跟踪服务制度。

4.加强教研员队伍、名师工作室团队、培训者团队、高中学科核心小组等重点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和评价,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指导、辐射作用,广泛组织开展空间教学、网上集体备课和课题研究。

5.完善资源分中心建设,打造特色应用平台,整合机构(个人)空间、资源分中心、教育云平台和教育教研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分层审核、全员分享、一站式推送。

五、工作要求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结合本地教育信息化的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本地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应用。要将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推进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作为对学校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重要指标。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检查结果及时进行通报。

2.改革教师评价模式,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的必备条件,将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电子备课、网络研修研讨等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教师的电子教案、课件、教学案例、微课等教学资源纳入成果认定范围。

3.各级教育科研、技术部门要转变工作方式,广泛组织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教研活动,开展网上质量监测、课题管理、课例论文评审、在线测试等工作,实现管理、活动、考核评审等工作的网络化。

4.各学校要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任务,加强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校本培训;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积极推动空间建设和教学应用;要建立完善有关制度,强化考核评价,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情况作为教师评优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