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录播系统创新优质资源应用新模式(岳阳市网络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发布时间:2019-09-12
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开展和深入以及各种公开课、交流课、精品课等不断增多,我校建设了一间采用全自动录播系统的录播教室并购买了一套移动录播设备。此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网络同步直播,并实时将课程教学存储为数字化资源,为学校开展听课、评课、教学反思和课堂教学问题分析提供了专业化的教学环境,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建设基于校本研修的本土化精品课程。
1. 资源应用新模式的背景和内涵
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实用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整合开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可以推进教育精品课程、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在我校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好帮手。由于办学资源紧缺,我校利用录播系统,让教学资源平衡分配,实现名师教学网上直播远程实时互动,有效实现区域资源共享,进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2. 资源应用新模式的实现方式和途径
2.1 应用一:打造同伴互助、共同成长的教研共同体模式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需要一支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教学业务过硬、能吃苦的教师共同体。从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性格特征等方面综合考虑,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利用录播系统,校内通过开展“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的“同课异构”、研讨课、公开课等形式的活动,交流研究信息和动态,分享研究体验与困感,共同探讨问题、寻找对策、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和模式,校间开展交流合作,互相学习,资源共享,构建起学科教研网络。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构建网络互动团体,通过资源交流共享,实现即时研讨。使各个分散个体团队通过网络,组合成一个研究共同体。建设一个真正“教研共同体”这样一个由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组成的具有共同愿景的教研共同体,会把我们的新课程的理念有效地落实到课堂和学生中去。
2.2 应用二:推行课堂同步、实训同频的网络教学模式
同步课堂运用通信、网络等多种媒介实施现场教学和互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主动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时问题的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同一教室内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也可以实现远程互动。学校已利用多功能全自动录播系统,将课堂搬到网络上,在主辅校同时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训,让主辅校老师通过双向视频系统进行实时联动,同频教学。例如,在我校的一次英语教学中,通过双向视频,邀请县级学校的学生一起完成相关的学习,如下图:
图一主辅校同步课堂
2.3 应用三:形成各具特色、丰富有趣的公开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增加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信息, 用计算机软件使一些枯燥、难懂和难记的专业知识具备了多媒体的动态效果, 可以更直观、生动、多元地表达学科教学内容。录播教室系统以其全面的网络多媒体功能走进教学课堂, 实现了将普通的教室升级为数字影音、图文实时交互的教学环境, 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 使其更容易了解接受专业知识,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图是我校的一次个体心理咨询技术的公开课:
图二 电子录播室公开教学
2.4 应用四:构建生动活泼、共享好用的互动直播点播模式
多功能全自动录播系统可将录播教室内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直播到校园局域网内的任何一个终端设备上,实现在同一时间里打开同一录播课程,多个班级在多个地点上同一节课的效果。不同班级的学生能够实时收看同一教学场景,学生就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文字形式向老师提问,即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受师生欢迎的学术性讲座,通过互联网传到远程教室,实现在任意多媒体教室多人观看。同时教学过程可实时的完整录制,录制文件存储在服务器中,无需后期处理即可实现即录即插。教师与学生通过访问录播网络服务器,随时随地进行重复点播。
图三 资源整合
3. 资源应用新模式的优势和价值
录制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不分地域、不分时间、不限对象的分享,让教学条件薄弱的学校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学质量,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多人观摩、有利于教学的监控和评估、有利于实现远程教育、有利于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制作。
4. 资源应用新模式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录播系统已经完成了模拟到数字的转换,随着计算机技术、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教育录播系统正朝着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云计算、嵌入式等方向发展,已成为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点。
岳阳市网络工程职业技术学校